
“体检套餐那么多,我该怎么选?”,“我爸今年60了,该怎么样体检?”,“上个月才体检正常,怎么现在就是晚期?”,“体检是骗人的把戏吗?”这差不多是我的月经邀,只不过有时写了两句,有时懒得动。为了以后可以继续偷懒,今天就将我个人的思路总结成文(嗯,再要有邀请,发链接就行,[坏笑])。咱们先来看体检的本质,体检概括起来就是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实现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只有理解了体检的本质,才能知道正确的体检方案是什么样的,如何避开体检的坑。一、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通过体检发现A.只有部分疾病实现了早期发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放在医学上也类似----正常的人体是相似的,有病的人体则各有各的病态。所以,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还做不到每种病态都能及早发现。当然,也有人脑洞大开----既然正常的人体是相似的,能否设定一个范围,超过范围的就认定为不正常,然后再去做进一步检查呢?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测定人体的生理指标有N多个,难道全做吗?且不说现代的科技还不能把生理参数全部测定齐全,就算可以,成本也得考虑。B.有些异常即使发现了,目前也无法处理或无需处理。比如年轻女性(<30岁)的宫颈HPV筛查。由于HPV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年轻女性处于性活跃期,HPV感染率比较高。但是,大多数属于无症状感染,而且大部分可以自发清除。这种无症状的非持续性HPV感染并不需要特殊处理,跟宫颈癌也没有明确关系,所以,大多数指南不建议30岁以下无症状的女性做宫颈HPV筛查。注1:已经有症状(比如,长了尖锐湿疣)那就不属于体检范畴,那是看病、就诊了,这个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注2:跟宫颈癌有关的HPV感染是持续性感染。由于HPV导致宫颈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目前的研究认为30岁以后再检查HPV感染状态并不会耽误病情。注3:关于宫颈癌的体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的李晶博士在医聊百科上有专门的科普文介绍,用微信搜索“医聊百科”关注后发送“宫颈癌”即可查看。往期关于HPV疫苗的文章也很精彩,回复“HPV”可以一口气看6篇连载。C.有些疾病早知早治和晚知晚治差别不大。比如前列腺癌,新的研究资料表明大多数前列腺癌似乎非常惰性,早期治疗并不能带来更好的效果。所以,学术界已经开始重新评估前列腺癌的体检是否必要。注:目前还没有最终定论。只不过这个例子比较好讲,而且对恐癌心理强烈的中国人也有戏剧效果(吖,竟然有些癌症推迟发现也可以!!),权衡再三之后,我还是选择前列腺癌来举例。二、检查也有副作用A.经济花费。昂贵而无效的体检方案,有违道德;如果把本来打算体检的人吓跑,这更加不妥,毕竟体检的精髓之一就是无症状时也要预防性地进行医疗检测。B.身体伤害。比如,有些检查需要使用放射线,那么辐射风险就需要权衡了。C.结果误导。我们知道,100%准确的检查是不存在的,我们把检查结果和“真实情况”对比,可以得到下面的排列组合:
医院管理的15个“坑”,要避开!